誰阻礙了智能家居發展?
文章發表時間:2013-12-09
文章發表作者:本站
瀏覽量:
智能家居的概念在10年前就開始被硬件企業提及,發展卻不溫不火。直到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為智能硬件的應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谷歌眼鏡的問世拉開了智能單品登場的序幕,可穿戴設備、微智能產品、輕量化的智能產品相繼登臺亮相,智能家居廠商、國際巨頭、互聯網企業都相繼卷入這場混戰中。
眾多品牌的參與使得跨產業的合作困難重重。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希望能賺到視頻內容相關的版權和服務費用;智能冰箱的創業者希望賺到生鮮冷鏈供貨的利潤;智能路由器的用戶希望能賺到網址導航、云服務及廣告等利潤;智能攝像頭希望能賺到視頻內容存儲的服務費用;智能安防設備希望能賺到財產保險的保單費用等等。
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剛曾公開表示,目前智能家居的標準兼容性差,設備互聯互通困難。盡管有著“閃聯”、“e家佳”、“廣聯”三個標準可供智能家居企業參照,但它們都各有側重,并不能實現智能家居領域的整體融合,利益之爭必然帶來標準的“各自為政”。
“這些行業例如攝像頭、安防等品牌比較分散,技術也參差不齊,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孫贏同時認為。
“傳統家電企業缺乏革新動力,最近一兩年才意識到互聯網的大潮來臨,一些產品滿足不了高端化的要求。”一位家電業內人士認為。
目前,業界正在推動家居與物聯網融合,共同打造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家居體系。但rfid、傳感器等識別感知設備的芯片80%以上依賴國外進口。而缺少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也導致家居產品整體價位偏高。
因此,目前智能家居更多還只停留在智能單品上。